<delect id="githx"><tr id="githx"><meter id="githx"></meter></tr></delect>
                • 索 引 號:QZ04101-0300-2022-00216
                • 備注/文號:泉港政辦〔2022〕31號
                • 發布機構: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9-28
                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通知
                時間:2022-10-14 15:47

                泉港政辦〔2022〕31

                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通知

                石化工業園區,各鎮人民政府、山腰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省市直駐泉港各單位、區屬各國有企業

                《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區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落實。

                 

                 

                                     泉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28        

                (此件主動公開)



                 

                 

                 

                 

                 

                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

                保護專項規劃

                 

                 

                 

                 

                 

                 

                 

                 

                 

                 

                 

                 

                 

                 

                 

                二〇二二年九月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泉港區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起步期,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關鍵時期。泉港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立區、主業強區、港口興區、生態美區、和諧安區”和“綠色石化名城、現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建設的新發展戰略,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泉港篇章。

                科學謀劃和有效實施《泉州市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今后一個時期源頭防控、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工作重點,對于全力打造綠色石化名城、產城融合標桿城、海絲門戶樞紐城、鄉韻文脈長壽城、民生善治幸福城,具有重大意義。

                規劃》以中央和省委的戰略部署以及市委和區委的決策部署,以及《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泉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泉港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為主要編制依據,是泉港區“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遵循。

                本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25年。


                第一章 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分析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成效

                “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泉港區委、區政府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生態立區”,突出“生態+”,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并不斷提升,除個別指標還需進一步提升外,“十三五”規劃預期目標基本如期實現,美麗泉港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主要成效如下:

                1.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

                “十三五”期間,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壩頭溪、菱溪兩條主要溪流水質明顯提升,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2020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環境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平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與PM2.5年均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98.9%。污染物總量減排方面,制定并實施《泉港區“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推動實施了包括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治理、散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調整擴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黃標車淘汰、清潔能源替代及石化鍋爐煙氣脫硝深度治理等減排項目,推進轄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落實。

                2.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

                藍天保衛戰方面,組織實施一系列工業大氣治理項目。福建聯合石化公司實施污水處理加蓋除臭系統、油品裝車臺油氣回收等多個項目,不斷降低無組織污染物排放。新、改、擴建項目實施新增排放VOCs總量倍量替代,全區11家涉VOCs排放石化企業全部編制“一廠一策”方案,促進企業全面開展VOCs全廠、全過程管控,全面推行泄漏-檢測-修復(LDAR)。對大氣“散亂污”問題企業,采取限產停產、查封暫扣、行政處罰等措施開展整治。碧水保衛戰方面,全面推行“河長制”,持續開展流域水質提升“碧水清源”精準治理,通過水質監測預警、沿岸企業監管、畜禽養殖治理、生活污水截流、河道清淤、垃圾收集處置等措施多管齊下,推進壩頭溪、菱溪流域整治工作。制定“一庫一策”飲用水水源地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加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整治,聯合多部門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綜合治理工作。持續強化湖庫藻類“水華”防控,密切關注泗洲水庫水質變化動態。全面推進轄區海漂垃圾治理工作,建立日常清理運行、屬地負責、部門協作、責任片區、投入保障、考核考評、輿論監督等多項工作機制,出臺《泉港區海漂垃圾治理方案(2018-2022年)》,增加海漂垃圾督導巡查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凈土保衛戰方面,高質量完成農用地詳查,對重點監管企業周邊土壤環境質量開展監測,組織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全區耕地土壤污染狀況整體處于良好水平,2020年,泉港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為100%。有序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全區共確定14個疑似污染地塊,組織開展地塊土壤污染調查評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為100%。全面推進土壤污染風險防控試點工作,在省內率先印發并實施《泉港區土壤環境風險防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泉港區重點行業企業關停搬遷轉產、規范拆除污染防治實施規定》,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得到管控。

                3.抓好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

                扎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督促各整改責任單位嚴格對照整改目標及要求,對標整改措施逐條落實,建立長效機制,防止整治回潮,抓好整改工作。對國家海洋督察反饋的龍馬溪、壩頭溪等入海河流實行分類管理、定期監測,對水質不符合功能區劃要求或處于劣Ⅴ類的,制定實施《入海河流水質達標治理及提升方案》,入海小流域已全面消除劣V類,基本完成肖厝淺海網箱養殖設施清退,并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工作。督促福建湄洲灣氯堿工業有限公司嚴格按照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的要求,落實停產搬遷各項工作,抓好氯堿公司日常環保監管。

                4.環境風險保障進一步提升

                推進石化安控區建設,長期存在的廠村混雜問題逐步解決。出臺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實施細則,石化應急ABC崗、消防救援聯勤聯動、安全專家常駐、智慧安監管理、安全生產約談等制度落地實施,?;钒踩O管模式在全市“強基促穩”會上作典型發言。組織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推動完成按期整改。編制修訂突發事件、?;飞a安全等應急預案。加強涉疫場所環境管理,組織對隔離點、涉外碼頭環境安全防控工作情況指導,督促做好醫療廢物收集、貯存和轉運、污水消毒等,指導醫廢規范貯存,推動醫廢日產日清。

                5.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積極配合陸域生態紅線劃定,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意見征求匯總與上報工作。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實行林地定額管理制度,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建議重新選址;對擬占用征收的林地,積極補充林地。制訂《泉港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加強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使用管理。全面實施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與礦山企業簽訂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協議書,嚴格依據礦山企業的礦區面積、影響系數來征收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綠盈鄉村”占比達到80%。


                表1 泉港區“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

                單位

                2020年目標值

                2020年實際值

                完成

                情況

                屬性

                一、資源利用

                1

                單位GDP能耗

                噸標煤/萬元

                保持目前水平不增加

                下降 30.72%

                完成

                約束性

                2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

                完成泉州市下達目標

                下降 18.5%

                完成

                約束性

                3

                萬元GDP用水量

                立方米

                ≤40

                16m3/萬元

                完成

                約束性

                4

                耕地保有量

                萬畝

                不低于泉州市下達目標(8.04)

                8.37

                (按2018變更調查數據)

                完成

                約束性

                5

                新增建設用地規模

                萬畝

                不突破泉州市下達目標(13.92)

                14.32

                (建設用地總量按2018年變更調查數據)

                未完成

                約束性

                6

                受保護地占國土面積比例

                %

                保持目前水平不降低

                未降低

                完成

                約束性

                二、環境

                保護

                空氣環境質量

                7

                優良天數比例

                %

                ≥90

                98.9

                完成

                約束性

                8

                嚴重污染天數

                -

                0

                0

                完成

                約束性

                9

                細顆粒物(PM2.5)排放濃度

                -

                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二級標準

                17微克/立方米

                完成

                約束性

                地表水環境質量

                10

                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

                %

                完成國家和省市下達的指標

                考核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100%

                完成

                約束性

                11

                劣Ⅴ類水體

                %

                消除

                消除

                完成

                約束性

                12

                近海海域達到或優于二類水質標準的面積比例

                %

                不降低

                100%

                完成

                約束性

                土壤環境質量

                13

                土壤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

                完成泉州市下達目標

                完成泉州市下達目標

                完成

                約束性

                二、環境

                保護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

                14

                化學需氧量

                -

                五年累計減排 10%以上

                五年累計減排 25.89%

                完成

                約束性

                15

                氨氮

                -

                五年累計減排 10%以上

                五年累計減排 13.76%

                完成

                約束性

                16

                二氧化硫

                -

                五年累計減排 15%以上

                五年累計減排 16.57%

                完成

                約束性

                17

                氮氧化物

                -

                五年累計減排 15%以上

                五年累計減排 28.39%

                完成

                約束性

                環境風險防范

                18

                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

                %

                100

                100

                完成

                約束性

                19

                固定源排污許可證核發

                %

                100

                100

                完成

                約束性

                20

                城鎮污水處理率

                %

                ≥90

                93.37

                完成

                約束性

                21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

                100

                100

                完成

                約束性

                22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

                %

                ≥95

                100

                完成

                約束性

                23

                森林覆蓋率

                %

                41.41

                41.41

                完成

                約束性

                24

                河長制

                -

                全面推行

                全面推行

                完成

                約束性指標

                三、生態文化

                觀念意識及普及

                25

                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

                %

                ≥80

                87.89

                完成

                預期性

                四、生態環境事件

                 

                26

                地區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其他環境污染責任事件、嚴重生態破壞責任事件的發生情況

                -

                完成

                扣分項


                (二)機遇與挑戰

                “十四五”是泉港區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一輪科技革命實現突破、全面實現超越的關鍵時期,也是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構建的重要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

                1.發展機遇

                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理念,為泉港區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社會基礎和實踐基礎。

                二是社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十三五”時期,泉港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工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速,發展后勁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呈現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城鄉建設統籌推進,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為“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十三五”期間,泉港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較成績,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嚴格環境準入,推動綠色發展,全面落實“藍天、碧水、碧海、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區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度不斷提高。

                四是有全民行動的環保自覺。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牢固樹立,全社會關心環保、參與環保、貢獻環保的行動更加自覺。

                2.面臨挑戰

                一是環境與發展的矛盾依然嚴峻。泉港區以石化產業為龍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0%以上,帶動下游關聯行業。當前石化行業尚處在高污染、高能耗發展水平,造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居高不下、生態環境壓力大、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高。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的難度越來越大,持續向好的壓力較大。目前,國家對“兩高”項目已開展嚴格管控,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低碳循環發展迫在眉睫。同時,污染防控重點從工業為主向工業、交通、生活、農業并重的結構性轉變,呈現點多量大面廣、布局分散的特點,通過末端治理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的空間越來越小,需要更加注重源頭防控、系統治理,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

                二是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大氣環境方面,O3已成為泉港區大氣主要污染物,隨著工業規模擴大和機動車保有量增加,臭氧濃度呈上升趨勢;隨著城市化規模不斷擴大及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安控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城區各類拆遷、施工、沙土運輸量多、布局分散,揚塵問題日益突出;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顆粒物污染,以及露天焚燒農作物、垃圾、露天燒烤等造成的環境污染也不容忽視。水環境方面,總磷、氨氮成為影響區域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質的主要污染源;壩頭溪(菜堂橋斷面)、菱溪(梧山橋斷面)水質不能穩定達到Ⅲ類以上水質要求;泗洲水庫在夏季易出現藻類滋生,存在水華風險;近岸海域水質近兩年個別月份還存在不能穩定達標情況。土壤環境方面,土壤環境監督管理起步晚,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還不完善,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積累性等特點,治理修復成本高、難度大。

                三是生態環境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泉港石化工業園區作為中國石油化工園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園區內石化、化工等重點污染行業企業較多,存在因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石化園區帶動?;愤\輸行業發展,存在因交通事故引發危險化學品泄漏次生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隨著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污染行為容忍度降低,容易引發社會風險,項目“鄰避”風險增大。

                四是環?;A設施建設仍存在短板。農村飲用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農村清潔工程等尚不完善,仍需繼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率低,收集水量少,部分農村污水處理站的出水水質無法滿足現行排放標準,缺乏長效運維機制。城市和農村治理體系還未貫通,農村治理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第二章 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為主題,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為目標,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實施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把握減污降碳總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推行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質量,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推進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努力建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行示范區和美麗泉港建設示范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加快建成經濟實力更強、創新活力更足、生態環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優、幸福指數更高的新泉港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系統謀劃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路徑,將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產業體系,統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眼前與長遠的關系,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系統治理,協同管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城市治理與鄉村建設,統籌流域污染防治與海洋環境保護,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應對氣候變化,貫通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實行“跨行業+多污染物+多介質+全過程”的協同管控。

                以人為本,共治共享。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以人民為中心,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群策群力、群防群治,著力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激發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

                改革創新,示范先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更加注重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激發黨委、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責任主體內生動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發揮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區域環境合作新模式,努力創建更系統、更亮、更多元的“泉港樣板”。

                堅持三個治污,分類施策。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突出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提升生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做到精準發力、科學施治、依法推動。

                (三)主要目標

                展望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常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泉港石化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綠色創建取得顯著成效,生態連綿帶線成面,生態系統穩定健康,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友好和諧。

                圍繞2035年遠景目標,立足泉港區實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今后五年要努力實現以下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

                ——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綠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文明意識在居民生活方式中內化為習慣,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持續提高。

                ——生態環境質量更加優良。空氣質量穩步提升,PM2.5濃度繼續下降,O3濃度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優質水比例繼續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趨好。

                ——生態環境安全有力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核與輻射安全管理水平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狀況得到穩步提升。

                ——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本規劃與國家、省、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指標相銜接,制定了泉港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指標(詳見表2)。


                2 泉港區“十四五”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指標

                領域

                序號

                指標名稱

                現狀值

                (2020年)

                目標值

                (2025年)

                指標

                屬性

                綠色低碳

                1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比2015年下降18.5%

                完成省、市

                下達指標

                約束性

                2

                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比2015年下降30.72%

                完成省、市

                下達指標

                約束性

                3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

                65.3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預期性

                4

                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減少比例(%)

                完成省、市

                下達指標

                完成省、市

                下達指標

                約束性

                美麗城市

                5

                中心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98.8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約束性

                6

                中心市區細顆粒物年均濃度(μg/m3

                17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約束性

                7

                黑臭水體消除比例(%)

                /

                基本消除

                預期性

                8

                城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

                /

                ≥85

                引領性

                美麗鄉村

                9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46.7

                75

                預期性

                10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新 EI)

                75.39(2019年)

                ≥76

                約束性

                11

                森林覆蓋率(%)

                41.41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約束性

                12

                生態保護紅線占國土面積比例(%)

                以國家正式發布數據為準

                不降低

                約束性

                13

                綠盈鄉村比例(%)

                52

                80

                引領性

                美麗河湖

                14

                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

                100

                完成上級規定的考核任務

                約束性

                15

                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

                0

                0

                約束性

                美麗海灣

                16

                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

                100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約束性

                17

                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

                /

                不低于省、市要求

                約束性

                美麗園區

                18

                單位工業用地面積工業增加值(億元/平方公里)

                /

                逐步提高

                預期性

                19

                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立方米/萬元)

                /

                逐步降低

                預期性

                風險管控

                2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100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預期性

                21

                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

                100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預期性

                22

                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優先管控名錄地塊風險管控率

                /

                ≥95

                約束性

                23

                開墾耕地土壤污染調查覆蓋率

                /

                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預期性


                第三章 重點領域與主要任務

                 

                (一)協同減污降碳,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生態環保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建設。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把發展非化石能源、削減化石能源消費總量作為治本之策。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完善宏觀治理的環境政策,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協同推進泉港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1.推動重點行業實施碳減排

                推動電力、石化、化工、交通等重點行業制定達峰目標和達峰行動方案,引導重點企業積極參與達峰行動,加強重點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開展碳排放強度對標活動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管理。加大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綠色低碳和污染減排創新行動。推動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傳統產業低碳化改造和新型低碳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加快推進福建聯合石化、天驕化學等一批企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

                2.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拓展產業空間三大方面謀篇布局,形成以石化產業為“鏈”,其他產業為“群”的“1+N”產業發展體系。重點服務推動國亨化學、天辰化工等23個項目落地建設或投產,推動石化產業向高端、高性能、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結合“三區三線”管控及有關環境功能區劃要求,推進重污染企業向園區集聚,并推動工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合理優化產業布局,做深做透石化產業上下游鏈條,同步推進物流貿易、信息技術、糧油、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多元產業體系。積極實施石化園區傳統產業循環化改造提升,逐步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國能(泉州)熱電有限公司作為泉港石化園區唯一熱源點的優勢對周邊企業進行集中供熱,切實做好供熱節能減排工作。完善綠色循環產業發展鏈,引導企業加強廢物資源交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廢物循環資源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促進廢棄資源、固體廢物等綜合利用和廢物循環利用。鼓勵企業申報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形成一批綠色示范企業、綠色示范園區和綠色產品。

                3.嚴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以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特別是煤炭消費,合理控制煤電發展規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鼓勵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替代燃煤使用,大力發展光伏、風電、氫能、智能電網和儲能等新能源產業,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重點削減小型燃煤鍋爐用煤消費量,對以煤、石焦油、渣油、重油為燃料的鍋爐和工業爐窯,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以及工廠余熱、電力熱力等進行替代,加快建立完善終端用能供應體系。以林德(泉州)二氧化碳公司為主,推動廢氣二氧化碳變廢為寶,生產液態二氧化碳。

                4.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嚴格落實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強化“十四五”規劃約束性指標管理,健全目標責任分解機制,綜合考慮泉港區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點、節能降耗可實施性、節能潛力等諸多重要因素,將泉港區能耗總量控制和節能目標任務分解到主要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等。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充分發揮泉港區碼頭、鐵路等樞紐優勢,打造生態友好、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優化調整貨物運輸方式,大力推進海鐵聯運,推進重點工業企業、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提高鐵路、水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持續降低運輸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優化客運組織,引導客運企業規?;?、集約化經營。加快發展綠色物流,積極引導物流企業向物流園區聚集,高效整合運輸資源,提高利用效率。

                (二)加強協同防控,鞏固提升大氣環境質量

                堅持源頭防治、綜合施策,深入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以PM2.5和O3協同控制為主線,加快補齊O3治理短板,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提高污染天氣應對能力,推動PM2.5濃度持續降低,臭氧穩定下降。

                1.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重點加強臭氧管控和臭氧污染天氣應對,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治理,強化分區分時分類差異化精細化協同管控,加強與周邊區縣的PM2.5和臭氧協同管控機制,進一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完善空氣質量應急預警預報機制。完善大氣自動監測網絡,重點推進福建聯合石化廠界建設兩座環境大氣自動監測站、福建聯合石化新增VOCs泄漏檢測紅外熱成像儀等項目。加強區域大氣環境執法監管,堅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加大空氣質量管控力度,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走航監測、在線監測、熱點網絡、大數據、電能監控等手段,加強大氣污染源追蹤溯源,加強區域重點污染源環境監管力度,將生態環境部門監管與企業預防有機結合,對重點企業應急預案開展和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對“散亂污”企業實行分類整治,從源頭上消除污染事故隱患。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各類業務培訓,加大科研、信息、宣教等科技支撐。

                2.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整治

                以石化、化工、油品儲運銷等行業和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等區域為重點,鞏固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綜合整治。持續加強新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工業企業源頭審批,新、改、擴建項目新增排放VOCs總量落實倍量替代,替代的減排量應當優先來自企業污染深度治理產生的減排量。強化工業VOCs治理,以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為重點,鞏固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綜合整治,落實重點監管企業“一企一策”,持續開展轄區內主要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行業整治、監管。深化工藝過程VOCs排放控制水平,實施儲罐綜合治理、裝卸廢氣收集治理、開展敞開液面廢氣專項治理。全面推行VOCs泄漏-檢測-修復工作(LDAR),建立臺賬監管,同時對發現的泄漏點及時組織修復,不斷減少工藝、設備等無組織排放。加快重點行業VOCs排放企業生產工藝和治理設備的改造提升,推進散亂石化、化工、油品儲運企業向工業園區搬遷集聚。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含VOCs物料全環節、全鏈條、全方位無組織排放管理,落實全過程密閉化要求。

                3.精細管控面源污染

                強化施工和拆遷工地揚塵監管。建立建筑施工、拆遷施工、道路施工工地管理清單并動態更新,落實施工揚塵防治責任,全面落實綠色施工和拆遷。施工現場和拆遷現場應采取圍擋、噴淋等切實有效的抑塵措施,施工現場道路及材料加工區應進行地面硬化,砂漿和混凝土攪拌應避開主城區,推廣使用商品混凝土,重點區域道路、水務等線性工程進行分段施工,推廣使用自動沖洗、霧炮等揚塵防控新技術。

                加強道路揚塵治理。推行城市公共區域清掃保潔全覆蓋,加快推進道路低塵機械化濕式清掃作業,有效減少二次揚塵;加強渣土運輸車輛監督管理,采用定點檢查和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查渣土車車身不潔、車輪帶泥行為,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城區道路干凈整潔無揚塵。逐步推進全區公路保潔提標工作。

                加強裸地、露天堆場揚塵監管。對城市公共區域、長期未開發的建設裸地,以及廢舊廠區、閑置空地、院落、物流園、大型停車場等進行排查建檔,并采取覆蓋、綠化、硬化、清掃等措施減少揚塵。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場要逐步采取覆蓋或建設自動噴淋裝置等防風抑塵設施,電廠、港口、碼頭的大型煤堆、料堆應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并與屬地揚塵視頻監控平臺聯網,對違反規定的予以處理處罰。沙格港務有限公司等同類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噴淋等抑塵措施,不斷提升抑塵效率。

                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置管理。嚴禁城市及周邊地區違規露天焚燒清掃廢物、園林廢物、建筑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加強城鄉垃圾清運管理,增加城鄉接合部垃圾轉運站數量及覆蓋面,加強鄉鎮環境衛生管理。

                開展生活消費領域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治理。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加強餐飲門店油煙凈化器安裝和油煙凈化達標等情況督查,城管局統籌推進餐飲服務單位建檔管理,建立“回頭看”及定人、定責巡查監管機制,建立問題臺賬清單,實時更新和動態管理,強化日常監督,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做好餐飲服務許可證書核發工作等。嚴格城市建成區內的露天燒烤監管。

                (三)實施三水統籌,建設美麗河湖

                深化落實河(湖)長制,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按照“點上示范、串點成線、全面鋪開”的建設思路,打造美麗河湖,建設安全、健康、美麗、繁榮的幸福河,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1.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

                強化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爭取在2022年底前,完成千人以下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劃定。根據劃定范圍,采取設置界標、圍網建設等方式,有效降低人類活動對水源水質的影響。

                深入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綜合整治。強化對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問題排查和整改落實,加強泗洲水庫等水源地氮磷減排,實施控源截污和生態恢復工程,試點推進以水質改善為目的的“凈水漁業”項目。全面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工作,加快氮磷濃度較高的“千噸萬人”湖庫型水源保護區內生活源、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污染整治,加快水庫周邊種植速生林改造工作以及農作物耕作管理,科學種植、合理施肥用藥,減少農業污染源對水源地水質的影響,持續提升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確保農村居民喝上干凈水、放心水。

                提升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防控能力。加強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加強水源地安全的監控和預警,2025年前,完成泗洲水庫一級保護區全程監控設施安裝,完成“千噸萬人”水源地取水口等敏感位置視頻監控設施安裝、水源保護區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區域標志設置。完善水源地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的儲備和應急裝備的配置,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開展水源保護區上游或周邊的風險企業排查,對于風險較大的企業逐步整改清退。

                2.攻堅水環境污染防治

                持續改善流域水環境。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并重,實施一批污染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推進壩頭溪、郭厝溪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建設。以菱溪、壩頭溪小流域整治為重點,以流域環境問題為導向,從工業、生活、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以及河道清淤清障、生態修復、引流調蓄等方面入手,實施精準治理,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

                健全流域監測預警機制。加強流域水質監測,建立定期監測機制,強化行政交界斷面和重點河段、水庫的水質監測監控,定期編制水質通報,分析水質動態變化,為流域整治提供科學依據。

                深化城鎮水體治理。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推動落實河(湖)長制,強化日常巡查與管理,定期開展水質監測,持續跟蹤水體水質變化。對于新增黑臭水體及返黑返臭水體,實行清單管理、動態清零,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深入開展入河(湖)排水口整治。按照全省統一排查整治標準,全面開展入河(湖)排水口排查,形成排水口清單。統一規范排水口標志牌設置,開展排水口水質監測,建立排水口檔案信息管理系統。按照取締一批、清理一批、規范一批的要求,實施入河(湖)排水口分類整治,主要河流、排水口、污染源做到“一河一策、一口一策、一源一策”。

                強化生活、工業、農業、航運污染“四源減排”。推進城鎮生活源減排。實施泉港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推進完善各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實施管網系統性改造,分區推進市政管網錯接混接、雨污分流改造和破損管網修復;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強化“小散亂”排水戶污水排放管理,基本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深化工業源減排。建設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開展泉港石化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工業集聚區廢水深度治理和循環利用,推進石化、化工等水污染重點行業企業專項治理和清潔化改造。推進農業源減排。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持續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化,規范推進畜禽養殖治理和糞污還田利用,全面完成不符合養殖規劃的網箱養殖清退工作。落實港口碼頭源減排。完善港口碼頭含油污水、殘油(油泥)、生活污水、含有毒液體物質的污水和船舶垃圾等水污染物的接收、轉運和處置機制,推進船舶水污染物的規范收集與處置。

                3.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

                開展水生態修復與安全保障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堅持“水質向好一個目標”、“規劃一盤棋”、“河長一支筆”,推進壩頭溪流域生態治理、菱溪流域生態治理等項目,全面打造連綿成片的水生態體系,加強泗洲水庫水源地保護與修復,改善泉港區水網核心水源生態環境質量。

                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及水美鄉村建設。以河流水系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采取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防污控污、景觀人文等措施,持續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錦繡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示范引領性強的區域示范樣板。

                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以小流域為單元,將水土流失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產業發展等結合起來,推動從治理為主向預防管理為主轉變,不斷提升水土流失預防治理水平,優化布設水土保持植物、工程和農業耕作措施,構建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健全完善水土保持監管制度體系,強化“天地一體化”監管平臺建設,落實落細監管責任。

                (四)加強海陸統籌,打造美麗“三灣一島

                堅持陸海統籌、灣港聯動、河海聯動、點面結合、標本兼治,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嚴守海洋生物生態休養生息底線,防范和降低海洋生態環境風險,健全完善“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綜合治理機制,實施“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和濱海濕地修復工程,建設“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提升人民群眾臨海親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推進陸海污染協同治理

                全面開展入海排水(污)口分類整治。配合泉州市全面完成泉港區各類入海排水(污)口摸排、監測和溯源,建立入海排水(污)口“一口一檔”動態管理臺賬,構建入海排水(污)口測管聯動“一張圖”。按照“一口一策”原則,系統推進入海排水(污)口分類整治,全面清理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水(污)口,取締非法入海排水(污)口,建立入海排水(污)口整治銷號制度,實施入海排水(污)口差別化、精細化管控。

                強化沿海生產生活污水治理。加強工業企業、福煉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等重點固定污染源的污水治理和尾水排放控制,提高脫氮除磷能力和效率,加強排污口達標排放監管和氮磷在線監控。補齊沿海鄉鎮污水收集處理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完成市政給排水“七鎮連通”工程,基本實現泉港區污水管網全覆蓋。沿海建設的峰尾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處理后出水水質在全面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后,排入湄洲灣(泉州海域),污水處理廠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含總氮、總磷因子)。積極采取措施將排放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就近回補自然水體,推進區域污水資源化循環利用。提標改造惠嶼村1#、2#污水處理站以及沙格村污水處理站等3座排海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站廢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后,可回用于農田灌溉。

                嚴控海水水產養殖污染。實施泉港海域水產養殖綜合整治,逐步調減港灣小網箱養殖,支持發展深遠海的大型智能化養殖和貝藻類養殖。推進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加快海上傳統“水質魚排+泡沫浮球”養殖設施改造為環保型全塑膠養殖魚排和塑膠筏式吊養浮球,將深水養殖網箱改造為深水抗風浪網箱,推動海水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摸清水產養殖主體的入海排放口數量,防止水產養殖尾水直接排放到外環境水體,推行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深化水產養殖水污染治理,加大生態環境質量監管力度。在禁止養殖區和限制養殖區范圍內加強執法,對限制養殖區內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達標的限期整改或關停。

                2.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大對泉港區楓慈溪出口處的紅樹林、區域內的濱海濕地、濕地公園等典型生態系統和重要漁業水域的保護力度,促進海洋生物資源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推進互花米草整治。加快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的生態修復,實施“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和濱海濕地修復工程,進一步加強濱海濕地保護。推進海岸線保護與修復,嚴格保護楓亭溪南岸大陸自然岸線、泉港區惠嶼海島整治修復岸線,維持岸線自然屬性,禁止實施可能改變自然岸線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除國家重大項目外,禁止圍填海,禁止非法侵占岸線和采挖海砂,加強受損岸線整治提升和侵蝕岸線修復。全面保護自然岸線,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和功能穩定性;實施資源環境受損的海岸帶整治修復,對峰尾誠平村沙灘、濱海沙灘(五里海沙)、南埔惠嶼大澳沙灘等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工作,提升沙灘資源的品質。嚴格控制海洋捕撈強度,繼續實行伏季休漁制度。加大涉漁“三無”船舶清理取締力度,強化捕撈漁船雙控管理,持續開展捕撈漁船更新改造工作。加強漁業資源增殖與保護,規范實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實施漁業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和水生生物多樣性及瀕危物種保護行動,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3.推進海漂垃圾綜合治理

                堅持陸海統籌、標本兼治,繼續推進海漂垃圾治理,完善海漂垃圾清理常態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綜合治理機制。一是攻堅清理存量垃圾,各鎮村采取網格排查、限期整治、水面打撈、岸邊清理、掛賬銷號的方式,對近岸海域、海灘、海岸開展既有垃圾再排查和攻堅清理。二是建立完善“海上環衛”機制,依照泉州市“一縣一公司”企業化運營、專業化管理模式,實現岸灘、河流入??诤徒逗S蚶卫沓B化、網格化和動態化的綜合治理模式。三是強化海上垃圾治理,以漁排漁船漁港為重點,推進漁業垃圾減量化。加快海上養殖設施轉型升級,建設完善漁港污染防治設施,做好漁港環境清理整治和水域日常保潔,加強商船、港口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置監管。四是嚴控陸源垃圾入海,加強沿海、沿河生活垃圾整治清理,防止生活垃圾無處投放、隨意傾倒。五是完善海漂垃圾配套基礎設施,按需規范選址建設環衛船舶靠泊點和上岸垃圾集中堆場。六是持續推進海漂垃圾清理和分類處置。七是形成“政府統領、部門聯動、屬地負責、社會共治”的海漂垃圾治理責任模式,基本實現海漂垃圾治理常態化、動態化、網格化,強化日常巡查,杜絕問題反彈。

                4.完善陸海統籌治理制度

                加強海灣生態環境綜合管理,探索建立鎮、村兩級“灣(灘)長制”,建立權責清晰、管控到位、管理規范的海灣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責任,實現流域海域污染聯防聯控。以湄洲灣泉州海域(灣區)為管理單元、以區內沿海鎮(街道)為責任主體,構建“區-鎮-海灣”分級治理體系,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制度建設,強化陸海一體化生態環境監管,統籌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以及風險防范應急聯動。組織開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設施建設工程、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行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項目,加快“美麗灣區”建設進程。

                (五)實施分類防治,確保土壤環境安全

                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地下水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緊盯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及重點問題,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總結提升土壤環境風險防控試點經驗,以持續開展調查、排查為基礎,構建“防控治”三位一體土壤污染防治模式,推動全區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安全,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1.推動土壤污染源頭綜合防控

                嚴格落實污染源頭減量。推動實施重點工礦企業綠色化提標改造,重點加強管道密閉、防滲漏改造,以及物料、污水、廢氣管線架空建設和改造;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加強泉港區企業關停搬遷轉產、規范拆除活動污染防治現場檢查,督促企業落實污染防治措施。

                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強化固廢(危廢)產生、貯存、轉移和利用處置全過程監管,加強石化、化工等行業固廢排查整治工作,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深入實施醫療廢物排查整治行動,提高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確保無害化安全處置;加強廢塑料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環境監管,推動廢塑料垃圾專項清理。

                加強其他重點污染源土壤污染防控。定期開展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周邊土壤檢測,改進處理設施工藝,做好防滲及污泥管理;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按照上級標準對污泥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污泥。石油企業在石油冶煉、運輸、儲存、使用等環節中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跑冒滴漏等情形污染土壤環境;加強加油站、洗染店、機動車船服務機構的儲油設備、廢氣機油等管理。

                2.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

                在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開發用地集中區域推進用地土壤環境先行調查試點,開展調查和風險評估。以泉州敬泰實業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湄洲灣氯堿工業有限公司等關閉搬遷企業地塊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風險評估。暫不開展調查、風險評估的,應按規范要求采取及時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劃定管控區域等風險管控措施。

                3.加強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

                加強優先管控名錄地塊風險防控,以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為先行試點,探索在產企業邊生產邊管控土壤污染風險模式;以泉州敬泰實業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湄洲灣氯堿工業有限公司等關閉搬遷企業地塊為重點,加強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在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探索“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推廣綠色修復理念,強化修復和轉運污染土壤過程二次污染防控。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鼓勵實施防滲漏改造、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對優先管控名錄中暫不開展治理修復的污染地塊,應由區政府劃定隔離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限制人員進入,每年至少開展1次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在無新增污染源情況下,可每三年開展1次土壤和地下水監測;發現污染擴散的,責令責任單位清理,制定方案、采取阻斷等工程措施,防止污染擴散。加強對已實施風險防控措施和污染治理地塊的后期管理。

                4.全面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繼續完善提升糞污收集、貯存、運輸、處理、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機制。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工程,示范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覆蓋控濕保溫控草和秸稈栽培食用菌等技術和模式。示范推廣一膜多用、水稻集中育秧、蔬菜集約化育苗等技術,不斷減少農膜使用量。逐步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激勵機制,鼓勵市場主體新建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設施、貯運加工網點等,實現廢舊農膜的有效回收和資源循環利用。

                5.加強土壤生態環境執法和應急

                持續開展涉土壤污染專項執法行動,將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污染地塊開發利用以及固廢(危廢)非法排放、傾倒、處置,滲井、滲坑排污等違法行為列入重點對象加強執法檢查。提升執法裝備水平,組織開展監管執法工作培訓,培養衛星遙感、物聯網、無人機、APP等技術應用相關人才;建立和豐富土壤環境監管的問題發現機制、預警機制,提高監管和執法效率。嚴厲打擊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非法傾倒或填埋,以及向地下排放污染物等行為,對涉嫌污染環境犯罪案件,及時移送至司法機關;配合開展污染土壤、地下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調查,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提升突發環境事件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應急處置能力,各相關單位制定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污染內容。

                (六)深化生態優先機制,建設山海宜居美城

                依托全域生態要素的水域、海洋、地文景觀,建立生態要素清單,聯通山海,構建“一區五廊一帶”的區域生態格局,補齊區域配套設施短板,實現城市更新,推進綠色生產生活,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進程,加快建成生態環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優、幸福指數更高的新泉港。

                1.營造寧靜城市環境

                合理劃定用于居住、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機關團體辦公、社會福利等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與交通干線、工業企業等噪聲源的防噪聲距離。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禁止新建排放噪聲的工業企業,改建、擴建工業企業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業噪聲污染;工業企業應嚴格執行排污許可管理及開展自行監測。嚴格執行建筑工程排污申報制度,鼓勵群眾環境投訴、違規施工處罰等與文明工地評選、建筑施工企業綜合誠信評價等掛鉤;施工作業應優先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實施鬧靜分隔、功能分區的網格化管理,優化調整交通信號及公共交通設施,加強路面降噪改造,增設隔聲屏障,減少交通噪聲污染。規范餐飲娛樂業、加工業營運作業時間,正確引導廣場舞參與者公德意識,規范廣場舞噪聲要求,提高居民聲環境保護意識。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住建、城管、交通和生態環境部門齊抓共管,協同推進“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整頓工業、建筑施工、交通運輸與社會生活噪聲擾民問題。

                2.推進生態連綿帶建設

                實施城市公園化戰略和生態連綿帶建設戰略,系統推進“生態屏障、生態廊道、生態體驗區”三級綠化空間體系建設,依托西部自然生態資源、五里海沙景觀資源海岸線、惠嶼生態休閑漁村和“生態島礁”以及生態連綿帶建設,串起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構建“一區五廊一帶”的區域生態格局。打造以防護為主題的石化園區隔離廊道、涂嶺-普安生態廊道,以及以休閑體驗為主題的高鐵-石化園區生態廊道、壩頭溪生態廊道、涂嶺-界山生態廊道。生態體驗區以涂嶺鎮開發邊界內為重點區域,整合生態體驗區的點、線、面連綿帶資源要素,構建城市生態用地與生態網格體系,建立與屏障區、廊道區貫連暢通的生態體驗區結構體系,建設開敞的城市自然空間,拓展宜人生態空間。公園綠地方面,重點續建巖山公園、玉笏朝天公園二期、植物園二期,新建一批口袋公園及街頭綠地。打造集公園棧道、休閑場地、文體廣場、自然風貌、生態水系等于一體的鳳翔田野公園。繼續推進水系繞城、綠網交織的城市景觀風貌建設,完成30公里主干道綠化提升。實施祥云路改造提升工程、荷福小區、通港路泉港高速出口至港區廊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楓慈溪大橋至石化園區主干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等。實現“500米見園、300米見綠”的提升目標,打造“森林環城、公園滿城、連綿不絕”的綠色山海新城。

                3.建立垃圾治理長效機制

                一是全力推進生活建筑垃圾治理。深入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構建生活垃圾分類常態長效機制,加強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過程管理,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大力推進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著力形成依法治理、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不斷改善全區人居環境。規范城鎮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嚴格出土工地管理,確保源頭規范;強化運輸過程管理,加強運輸企業、車輛及駕駛員管理,建立建筑渣土綜合服務監管系統,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示范工程。

                二是加強白色污染治理。加強對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過程監管,規范企業塑料廢棄物、不合格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在餐飲、娛樂、商場等領域推廣重復利用、再利用或可降解的產品。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普遍推行科學適用的塑料減量和綠色循環物流模式。推動塑料廢棄物規范化回收處置,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建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廢塑料源頭減量機制。監督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落實綠色包裝標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制品,推進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

                (七)守護鄉村生態,打造山水田園美麗鄉村

                以綠盈鄉村建設為抓手,錨定目標不放松,一茬接著一茬干,梯次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建設。強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著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

                1.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

                梯次推進綠盈鄉村建設。鞏固拓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果,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綠盈鄉村建設為抓手,謀劃、實施一批鄉村生態振興建設項目。培育挖掘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振興鄉村典型,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新建、提升一批綠盈鄉村。

                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穩步推進泉港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率先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水質需進一步提升或改善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單位范圍內、存在農村黑臭水體、重要海灣沿岸、接待旅游人口較多、福廈高速鐵路沿線(界山鎮界山)等的環境敏感區域內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治理類和管控類村莊建立農村污水管控長效運行機制。到2025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率達75%,農村地區水環境基本改善,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全面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積極推進“一鎮一站、一村一點”建設,開展全區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建立農村保潔及監督管理體系,初步形成生活垃圾“戶清掃、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收運處置模式,基本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企業,不斷完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體系。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類,通過漚肥返田、配置“濕垃圾”終端處置設施等方式解決終端處理問題,提升垃圾治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水平。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化肥農藥減量、秸稈綜合利用和廢棄農膜回收行動,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示范推廣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綠肥種植,“十四五”期間化肥使用量同比“十三五”減少5%以上。鼓勵種植企業自行建立農膜回收點,用于收集農膜以便回收。推行農業清潔生產,建設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減少農膜使用,到2025年,力爭實現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100%。

                強化畜禽、水產養殖業污染防治。進一步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建立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的種養緊密對接機制。深入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工程,進一步明確資源化利用方式和標準,推廣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沼液智能化施用等技術模式。推行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對新建水產養殖尾水處理設施的給予補助,加強水產養殖場尾水深度治理,強化規模以上尾水外排水產養殖場尾水排放監管。

                2.保障耕地土壤質量安全

                根據泉港區農用地質量類別劃分結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優先保護區,設立優良區標識、公告、宣傳、說明等防護設施,依法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加強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從嚴查處向農田施用不達標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行為。以提升土壤有機質,防止土壤酸化等為目的,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根據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農用地重點地塊監測、農產品檢測、治理修復效果評估等相關成果,對環境質量發生變化的土壤開展進一步跟蹤調查,結合全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及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變化等情況,動態調整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并將清單上傳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

                加大對土壤污染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嚴肅查處向農用地傾倒、排放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固體廢物、工業廢水(尤其是含重金屬的廢水)、醫療污水等違法行為。加強農田灌溉用水監測監管,確保灌溉用水達標,嚴防灌溉用水污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對于水質超標的灌溉水源,組織查找分析超標原因,采取移除、隔離污染源等方式改善水質,或采取措施開展替代水源建設,確保灌溉水質安全。

                3.植樹造林提升山區水源涵養功能

                推進林業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加大重點生態區位生態公益林的低質低效林分、竹林、經濟林等改造和補植。繼續推進重點生態區位森林贖買等改革,優先贖買飲用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等重點生態區位森林,以及個人、集體所有的公益林。積極推進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工作,嚴禁任何破壞生態公益林的行為,穩步提高生態公益林品質和面積。重點加強森林撫育、封山育林和林分修復,突出菱溪流域、重要水庫、兩高沿線等重要生態區位森林生態修復,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提高森林生態功能。

                4.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配合上級部門,加強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修復,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相互補充,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拯救,促進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增長。強化外來物種管控,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配合上級部門,組織建立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生物安全風險識別和分析能力,建立生物安全風險調查評估制度,定期組織開展生物安全風險調查評估。

                (八)推動轉型升級,建設綠色低碳美麗園區

                定位高端化、低碳化、循環化、生態化、智慧化,優化園區產業布局,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提升產業鏈水平,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綠色生態環境美、營商環境服務美的美麗園區建設。

                1.科學調整優化園區布局

                劃定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湄洲灣港肖厝港區等為泉港區環境重點管控單元,對區域內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嚴格管控,嚴格空間布局約束與資源開發效率要求,提高企業的生態環境準入水平。重點解決廠村混雜問題,優化園區生產生活空間布局,嚴格設定安全管控區、安全隔離帶、安全風險防范區及外部安全防護距離,對外部安全防護距離范圍內的村莊、學校等敏感目標全部實施搬遷。嚴格石化園區的項目環保準入條件,控制園區內項目的惡臭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惡臭污染物排放企業采取加裝凈化裝置、科學選址等措施。全面淘汰嚴重污染或嚴重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和能源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新引進項目的生產工藝、設備、污染治理技術,以及單位產品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和資源利用率均需達到同行業國內先進水平。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高危行業企業退城入園、搬遷改造和退出轉產扶持獎勵政策,建立出臺配套政策,引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特別是高危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通過整改提升或兼并重組后進入泉港石化園區,或通過轉型升級進入普安高新技術園區,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集約節約、循環發展的綠色石化名城。

                2.推進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的思路,優化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給排水系統,建成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工業園區實現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達到國家、地方規定的間接排放標準以及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進水水質要求后,方可接入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盡快完成一級A提標改造。加強重點園區周邊河道水質監測及監管,強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普安高新技術園區、糧油產業園區、小型工業集中區等廢水排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應對廢水進行預處理并達到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接管要求;含有超標的有毒有害物質,不符合國家或省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園區廢水,不得排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范設置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到2025年,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污水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后排放。

                3.提升園區智慧化管理水平

                建設環保智慧園區。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進園區智慧化建設,建立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業務管理平臺和對內對外服務運營平臺等。推進園區有組織、無組織排放監控監測、能源監測、大氣污染、水污染監控監測等自動監控設施建設和運維管理,并推進數據聯網市控、省控平臺;對企業水、電、燃氣、蒸汽等數據進行物聯網遠程采集分析,實現園區能源調度及節能降耗,試行園區環保管家管理模式。建設好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持續推進綠色園區創建。

                加強環境質量監測。開展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地下水、地表水、海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建立園區納污水體環境質量監測機制,優化水環境質量監測布點,科學設定監測頻次;對水質超標、水質下降的,加密水質執法監測。建立園區土壤環境質量定期調查制度。創新“科學護土”,推進土壤生態環境智慧監管。

                完善園區環境風險防控。定期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編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儲備環境應急物資及裝備,落實環境風險防控措施。運用智能感知、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融合環境風險防控數據,構建環境風險源、應急資源、敏感目標等三維立體“一張圖”綜合管控模式,助力實現園區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為環境安全提供保障。

                (九)強化風險防控,嚴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牢固樹立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完善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保障核技術利用項目安全實施。強化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土地利用風險管控,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環境應急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環境風險,保障生態環境安全與人民身體健康。

                1.全面提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

                按市級的部署要求,積極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核與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切實加強輻射安全管理,持續開展核技術利用項目安全檢查和執法專項行動,對核技術利用項目使用單位監督檢查實現100%全覆蓋。完善輻射安全應急預案,常態化組織輻射演練培訓,提高核技術利用項目使用單位和公眾輻射安全防范意識,保障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合理布局城區通信基站和變電所,優化高壓電線走向,降低電磁輻射對居住區、學校的影響。持續開展移動通信基站的摸底排查工作,完成排查問題整改工作,推進5G基站規范管理,消除電磁輻射環境風險隱患,按規定完成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和信息公開。

                2.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

                加強危險廢物收集處理。加強工業企業、社會服務業、實驗室等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危險廢物處置、綜合利用單位的環境監管,從源頭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逐步提高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促進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實現危險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加強對涉及危險廢物的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監管,建立完善“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清單”并動態更新,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管”系統,強化“危廢規范化指導”與“環境執法”聯動,強化主管部門監管能力和危險廢物管理水平。對石化等重點行業企業和使用?;穯挝贿M行全面排查,建立?;贰熬€上一企一檔”,推進?;菲髽I實施“一企一品一碼”管理。對檢查中發現的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完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不到位、環境應急處置及應急救援物資不足、危廢轉移不規范等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加強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加強醫療廢物全過程管理,落實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保障突發疫情、處置設施檢修等期間醫療廢物應急處理能力。推進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提升醫療廢物監管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藥品和醫用耗材購入、使用和處置等環節進行精細化全程跟蹤管理,加強對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的監管。開展轄區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及處置情況摸底調查。因地制宜推進村(社區)醫療廢物環境無害化管理,加強對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的監管,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的收集、轉移、處置工作,督促醫療衛生機構將產生的醫療廢物全部交由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處置。

                3.推進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

                嚴格落實涉重金屬重點行業新(改、擴)建設項目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指標調劑制度,實施“等量置換”或“減量替換”,強化涉重金屬環境準入管控。動態更新、補充完善區內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清單,依法依規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強化監管。以結構調整、升級改造和深度治理為主要手段,持續減少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持續推進重金屬污染整治,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強化環境風險防控。嚴格執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標準并落實相關總量控制指標,嚴把涉重金屬行業項目審批關。新建重點行業企業,原則上應布局在規范設立的工業園區內。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實施深度治理,進一步削減重金屬排放量。強化對重金屬污泥等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理處置。

                4.強化環境健康風險管控

                強化重點行業(石油化工、金屬表面處理及污水集中處理等行業)、重點園區(泉港石化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飞a企業、化工園區企業、重點重金屬企業等)的環境風險管控,加大環境監管巡查、巡檢力度,督促企業落實環境安全主體責任,明確有針對性的環境風險防控措施,按要求開展環境風險評估、隱患排查和整改。有序推進環境應急管理與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融合,提升環境應急智能指揮調度能力和水平。

                (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以綠色發展相關法規和政策為指導和保障,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健全環境治理責任體系

                制定《泉港區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進一步夯實區各有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扎實推進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及區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堅持“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钡脑瓌t,構建生態環?!包h政同責、一崗雙責”、一級抓一級、層層傳達壓力、工作全覆蓋、管理不缺位、責任有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以“一證式”管理為抓手,強化企業持證排污和按證排污,強化企業環境監管、環境信用評價和管理、綠色信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各項制度間的無縫銜接,形成企業監管制度鏈條。健全環境決策公眾參與機制,確保公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表達權及尋求法律救濟等權利的行使,強化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有效性,發揮公眾監督尤其是輿論監督作用。

                2.健全環境治理監管體系

                針對工業點源、農業面源、交通移動源等全部污染源以及大氣、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所有納污介質,建立“統一監管、分工負責”的污染物排放監管體系。推進行業性和區域性特征污染物總量控制,使污染減排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緊密銜接。推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健全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環保網絡監管體系。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工作,結合“雙隨機、一公開”,完善泉港區建設項目“全周期、全鏈條、全要素”的環境監管機制。強化環境執法人員法律素質和業務素質建設,實施環境保護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加強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建設,健全優化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配合國家、省、市建立完善轄區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加快區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具備常規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污染物監測和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培育規范社會化監測機構,強化監測數據質量監督和責任追究,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杜絕弄虛作假行為。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加強案例線索篩查、重大案件追蹤辦理和修復效果評估。

                3.健全環境治理市場體系

                構建規范開放市場。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打破地區、行業壁壘,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引導各類資本參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建設、運行。健全第三方治理環境監管機制,依法依規建立第三方環評、監測、治理失信機構黑名單和聯合懲戒機制。

                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第三方運維、環保管家等模式,鼓勵支持第三方診斷、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專業環境服務供應商提供多要素、多領域協同治理服務模式。探索開展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處理試點工作。

                健全價格收費機制。嚴格落實“誰污染、誰付費”,健全“污染者付費+第三方治理”機制。實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嚴格執行已制定的中水回用水價鼓勵政策,以及其他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用電、用水、用氣和污水、垃圾處理收費的價格政策,做好各類價費足額征收工作。

                發展綠色金融。鼓勵符合條件的項目積極對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省級各類投資基金。配合市級完善資源環境權益交易制度。鼓勵推行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保險,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配合市級推進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水權等資源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建設并完善確權、登記、抵押、流轉等配套管理制度。鼓勵發展重大環保裝備融資租賃。

                健全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完善信用評價和綠色金融聯動機制,持續開展企業環境信用動態評價和應約評價。依法依規建立排污企業黑名單制度。根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對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負有直接責任人員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措施。完善企業環境信用修復機制。落實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強化思想引領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強化行動自覺,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扎實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地落實,全力建設綠色石化名城、現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推動泉港區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

                (二)強化組織領導

                區各有關部門,各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政府(辦事處)是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將規劃各項目標、任務、措施和重點大項目分解落實,逐年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細化重點任務的落實措施和支撐項目,積極向中央和省市爭取配套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持續改善泉港轄區內的環境質量。

                (三)加強分工協作

                做好規劃重大任務的分解和落實,強化政策統籌協調,提高對規劃實施的宏觀調控與政策引導。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形成合力推進規劃各項任務落實。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統一評估,向區委、區政府報告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四)加強資金保障

                強化政府環保投入的主體地位,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各級政府財政投入重點領域,健全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財政政策,加大各類專項資金在環保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爭取多渠道籌措資金,強化財政對規劃順利實施的保障作用。各鎮(街道),區各有關部門要準確把握中央、省級、市級相關資金投入的政策導向,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PPP、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吸引社會民間資金投入環境保護領域,強化企業責任意識,落實企業環保投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化投入機制。

                (五)加強評估考核

                強化對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評估,把規劃主要任務和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部門政績考核和環保責任考核內容,并把規劃實施情況作為政府和部門審批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領域重大項目、安排政府投資的依據。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解讀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視頻解讀
                訪談解讀
                媒體報道
                国内精品欠久欠欠2021_中文无码av王在线_亚洲女子a中天字幕_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_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_日韩理论中文在线观看